与5000多只动物一起“闭关”的78天
天刚亮,太阳还没醒。 长臂猿的歌声先响了。 在郁郁葱葱的树木之间,领头的长臂猿先发出了悠长的声音,剩下的伙伴一个接一个地发出和声,持续了一阵。
这是上海动物园的一场清晨音乐会,五种长臂猿唱歌,许多游客清晨会来参观。 3月16日闭园后,长臂猿除了没有游客外,同样在唱歌。 300多名工作人员留守园内,照顾5000多只动物,在特殊时期努力做到“一切照常”。
自3月1日上海出现首批无感染源本土感染者以来,疫情愈演愈烈。 3月28日,浦东、浦南及毗邻地区率先实施全域静态管理。 4月1日,浦西地区实施全域静态管理,位于浦西长宁区的上海动物园完全隔绝。
在新冠灾祸下,物资的配送很困难,所以变长了。 熊猫竹子来自浙江安吉,象草在金山区,猩猩尿布也滞留在路上。 在各种努力下,问题一个个解决了。 饲养员们从周边山上挖竹笋,特别批次的“通行证”带回新鲜牧草,爱心妈妈送来了空尿布……
在没能见到游客的78天里,新的狒狒王已经“登基”,熊猫住在新房子里,刚出生的天鹅学会了游泳。 6月2日重新开园的那天,等待着久违的朋友们的见面。
为5000多只动物“抢蔬菜”
上海动物园里大小动物加起来有5000多只。 他们吃蔬菜850斤,水果510斤,冷冻肉类、活鸡、兔子等1300斤,粮食杂货若干,其中250多头食草动物每天可吃4吨牧草。
疫情发生后,上海全市逐渐静止,确保动物们的“粮食”成为一大难题。
3月16日,上海动物园正式闭园。 4月1日,动物园所在的浦西地区实施了关闭。 在此之前,工作人员开始为动物们“抢蔬菜”“囤积粮食”。
“一开始抢蔬菜很辛苦,蔬菜和水果的准备也花了很长时间。 ”动物饲料配送中心采购员孙昊表示,得知浦西将关闭的消息,园方已提前联系供应商,按照7-10天的食物需求量进行储备。
当时,动物园准备了水果和蔬菜共计约1万斤。 加上冷冻肉、冷冻鱼等冷冻品,大约有三四万斤。 连比较凉的果蝇、蟋蟀等饲料都设法弄到了。 草食队预先将苜蓿草、绵羊等存放在工作场所,还储存了相当于草食粒子两周的用量。 管理期间,青饲料短缺时,饲养员正在采摘树叶以改善食草动物的饮食。
“我们预先储备的干草可以吃到六月,但动物们不能只吃干草。 还是要营养均衡。”上海动物园食草队主管沙炳福介绍说,食草动物“粮仓”位于金山区油车村,那里有上海动物园专用牧草基地。
由于疫情控制、运力不足等原因牧草不能正常配送。 园长裴恩乐掌握情况后向领导汇报,主管部门局长亲自沟通协调,建立金山区绿化市容局、上海动物园、金山区油车村三方联动应急协调网络,开通青草饲料运输通道。 5月9日,批新鲜牧草从基地顺利送到动物们的“餐桌”上。
更多的食物储存多亏了动物饲料配送中心的冷冻室。 这个“动物食堂”建于2017年,建筑面积748平方米,动物饲料的采购入库、储存、加工、配送都在这里完成。 除了92平方米的杂粮库外,还有用于储存需要冷冻的肉类、鱼类、需要低温冷藏的饲料等的6个冷冻室。
裴温拉克坚持建设配有冷冻室的动物饲料中心,但当时他说:“物流那么发达,却没有必要建那么大的冷冻室。 太可惜了。” 裴恩乐强调必须考虑罕见的极端情况,“我们必须为动物多考虑。 他说:“遇到特殊情况,不能让动物饿着肚子。”
闭园后游客消失了,动物园里到处都很冷清,但饲料配送中心比以前更忙了。 每天,一个个蓝色箱子密密麻麻地塞满了,肥鸡堆积如山,散发着新鲜的青果香味,箱子上贴着不同的动物名字。
难得的竹子
谁也没想到上海动物园一闭园就两个多月了。
更先报警的是两只大熊猫的粮食。 6岁的“和风”与“星光”同父异母,也被称为“风光兄弟”,是动物园的明星动物。 他们吃五顿饭,大约100公斤的食物。 兄弟们最喜欢的竹叶来自200公里外的浙江安吉。
上海动物园肉食队副主管吴海丽介绍,放入冷藏室后,竹叶保质期为7天左右,竹笋为3天。 因此,熊猫馆需要不断补充新鲜食物。
在4月正式关闭之前,动物园联系了安吉的供应商,储备了一周多的竹叶竹笋。 但是,随着防疫措施的升级,如果供应商去上海,将面临被隔离14天的风险。 外地的竹叶够不着,大熊猫吃什么?
饲养员们开始搜索附近的竹子。 熊猫馆只有三个工作人员,忙不过来。 动物园组织十多人成立了三个“小分队”,保障国宝粮食。 小分队是熊猫馆工作人员,负责砍动物园竹子; 第二小分队是繁殖场工作人员,帮助挖竹笋运到熊猫馆。 第三小分队主要是其他外援,负责往佘山砍竹子、挖竹笋。
熊猫馆后面是种着苦竹的自留地。 饲养员每天砍六七根竹子,切成几段,用力敲在地上,就能得到破碎的竹片。 洗干净后,这些竹片会送到熊猫餐桌上,保证每天的“竹量”。
4月,竹笋正是那个时候。 繁殖场西北角也有一片小竹林,竹笋生长时间比较慢。 “第二小分队”拿着锄头,在杂乱的竹林里穿梭,挖出新鲜柔软的竹笋。 “第三小分队”成了熊猫的“外卖员”,他们去佘山剪下青葱的竹叶,带回了2米长的“巨笋”。
“风光兄弟”似乎注意到,最近的饭菜和平时没什么不同。 “和风”我次见到这么长的“巨笋”,不知从哪里,双手抱住笋,咬着最嫩的笋尖。 喀嚓几声,竹笋壳掉了下来,尝到了春天的味道。 “星光”喜欢黄色的竹子,它象征着光线充足,吃起来酥脆。
进入五月,竹笋季节过去了,应该吃竹叶。 平时,只用两个多小时,安吉就可以把新鲜的竹叶送到熊猫馆。 瘟疫之下,竹叶配送尤为困难。
“熊猫吃竹子啊。 国宝要是吃不饱,那可不是小事。 ”裴恩乐不断向上级咨询,强调保障动物食物的重要性。 在各级领导的努力下,上海动物园获得特殊许可证,可以携带核酸证书48小时出行。
另一方面,安吉的供应商将新鲜竹子送到上海和浙江的边界——嘉善服务区。 供应商卸货后,动物园师傅一个人将400公斤竹子装车,进行闭环运输,无接触。 回到动物园后,工作人员将竹子运到冷藏室,低温储存。
时隔一个多月,“风光兄弟”再次尝到了熟悉的味道。 “星光”躺在竹子做的吊床上,青翠的竹叶堆在旁边,它顺手抓住,把叶子沾在树枝上塞进嘴里,吊床来不及晃动……
"动物需要我们"
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,与5000多只动物在一起的,有300多名工作人员。
“大部分员工都是自愿留下来的。 ”裴恩乐回忆,上海疫情爆发以来,陆续有工作人员临时关停筛查,动物园面临人手紧张。 之后,园方呼吁员工保护动物园。 浦西封控前夕,越来越多的人回到动物园。 动物饲养员、兽医、管理层120人,还有行政、绿化保养、后勤保障等人员。
园内只有少数张床是为夜班单位准备的。 300多名留守人员只能通过工作地点发放的睡袋、躺椅、食堂配送的盒饭和住宿设施解决。
“这些留下的员工很辛苦,几乎每天都在职场。 ”裴恩乐知道他们是动物园的员工,也是家里的丈夫、妻子和孩子。 选择在特别的时期呆在动物园是因为对动物的爱。
沙炳福是自己留下的饲养员之一。 3月底得知浦西被封锁时,他有点担心,马上就回动物园守护着。 朋友认为他是个笨蛋,就扔下妻子和孩子不交往,却自愿被关在动物园里当“铁锹粪官”。 沙炳福很少解释,只说了一句“动物需要我们”。
“动物不像花草和树木。 如果一两天不照顾我,我会生病的。 ”沙炳福说,饲养员的工作不仅仅是饲养动物,清洁、观察、丰容、行为训练等,都与健康成长有关。
“爸爸,你怎么还不回家? ”“爸爸会照顾小动物的,等开园后,带我来看看我养的大象。 ”
沙炳福看到同事用视频哄孩子,自己也有点想家了。 他知道他欠家人的,解封后做的件事就是回家对妻子说“对不起”。
和儿子看视频,吴海丽就成了专属直播人,去拍儿子喜欢的老虎、狮子、金豹。 离家两个月后,她发现自己和小动物们更亲近了,但和视频里的儿子疏远了。 但是,她不后悔当初的选择。 如果呆在家里看不见动物,她会更担心。
想念儿子的时候,吴海丽去看和儿子同龄的《风光兄弟》,告诉他们。 “风光兄弟”似乎能听懂吴海丽的话,他们主动接近她,仰望着她。 “有时看着它们,就像在看自己的孩子一样。 ”
沙炳福似乎也有相似的“魔力”。 每次看到他走近,大象就会慢慢走过来,摇摇头,有时用鼻子“吻”他。 这让沙炳福感到温暖,在封闭的70多天里,他的生活变得更加简单和单纯。 这也是他在动物园工作了28年,还觉得幸福的理由。
“不同的动物园”
太阳向西落下,随着老虎的轰鸣,饲养员们退场了。 夜色慢慢吞没了动物园,黑漆漆的,安静的。 月牙登上夜空,狼嚎声约——“嗷嗷”。 再晚一点,猫头鹰等鸟类就会开始“夜谈”,发出“欧欧欧”的叫声。 又短又有力。
所有这些对企鹅饲养员胡迪来说都很新奇有趣。 平日里,她过着“早八晚五点”的生活,下班后回家。 入职3个月、2个月“被困”在动物园里,胡迪反而很开心。 她习惯动物们的时间增加了。
每天早上8点,胡迪先把企鹅放在企鹅堆里,然后准备早餐。 关闭前,饲料中心囤积深海鱼、小黄鱼、多春鱼,存在鱼类冷冻室。 挑、洗、去鳃,拿到处理过的小鱼,企鹅们就会开心地跑来享受。
一个月前,由于原企鹅饲养员关闭,胡迪从大象馆调到了企鹅馆。 次来的时候,企鹅们没有见到她,而是用嘴啄她。 一个月后,胡迪凭着自己的耐心和爱,赢得他们信任的——企鹅主动接近她,开始围着她转。
周末,“企鹅散步”照常进行,只会让游客周围变少。 企鹅们排成一列,摸着好奇的小脑袋,迈着小碎步,摇摇晃晃。 春天是繁殖的季节,一些企鹅在路上捡小树枝,叼着筑巢。 步行十几分钟,就快结束了。 他们的步伐会慢下来,推迟回家的时间。
有时候,胡迪会站在游客的位置,隔着玻璃观察企鹅。 也许是太久没见到游客了,企鹅们开心地向她跑来,跳进游泳池,开始一边蹦跳一边游泳。 过了一会儿,他们又把头伸出水面,东张西望地找人。 胡迪很高兴,曾看到企鹅追蝴蝶,和树打架,“我觉得做什么都很可爱。 ”。
闭园后,吴海丽也看到了不同的动物园。 游客少了,鸟叫得多了,动物们似乎更活跃了。
早上七点,她和饲养员一起拖着长长的苦竹走向熊猫馆,竹叶拖着地。 笊窦。 听到“和风”,兴奋地到处跑,就像知道美食要来了一样。 吴海丽从没见过这样的场景。 她很幸运选择了呆在动物园。
看到熊猫的自然行为,吴海丽很高兴。 这表明他们对生活很满意。 工作人员平时也开展丰富多彩的工作,提高动物的生活兴趣,展现出更多自然的行动。 食物丰容是最常见的,饲养员隐藏食物,锻炼动物觅食的能力。 也可以丰富嗅觉,把柠檬汁压在食物上,让动物有不同的气味。
裴恩乐坚决反对“以动物为宠物”的观念,在上海动物园,游客不能喂动物,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。 在裴恩乐的构想中,好的动物园应该是生物动物博物馆,无论罕见程度如何,每个动物都有独特的价值。 “人们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,动物表现出自然的行为,和谐共处。 ”
闭园期间,上海动物园改造了小熊猫展区,尝试蓑羽鹤和小熊猫共同居住,“混养”已经取得一定成效。 看到熊猫贴在树上,伸开四条腿,睡得很香,裴温拉克有种成就感:“这说明我喜欢这个环境,不紧张,也很满足。”
新生
城市被按下了“暂停按钮”,但动物们很繁荣。
春天是繁殖的好时期。 沙炳福数了数这段时间出生的食草动物,有羚羊、斑马、袋鼠等,甚至还记得哪个小动物是什么时候出生的。 “一开园,游客就会发现越来越多可爱的动物。 ”
在上海动物园,灵长类饲养室和鸟类孵化室需要饲养员24小时工作,“奶爸奶妈”们经常深夜照顾小动物。
晚上11点是灵长类宝宝当天最后一次吃奶的时间。 吃饭的时间和食谱都有严格的规定,喝完牛奶后,饲养员林俊需要更换尿垫和尿不湿。 这些婴儿大多被送到灵长类饲养室,以免母亲带走婴儿,需要饲养员有更多的爱和耐心。
林俊未婚,换尿布看起来很熟练。 他的工作是照顾这些婴儿的日常生活。 原本主修机械的“80后”,因为喜欢小动物,来到上海动物园,成了“超级奶爸”。
随着关闭时间的延长,电商暂停发货,三个宝宝尿湿告急。 林俊去二手平台买东西,找到卖家后,只能让跑腿的哥哥送他去动物园。 一些亲切的妈妈知道理由,坚持不收钱,免费给小动物们。
动物也淘气。 有时候,我刚给你敷尿布,下一秒就脱了。 林俊也没有生气,再次穿上,轻拍着小动物的背,让它睡着了。 有时我会突然醒来,撒娇寻求拥抱。 那是信任的表现。 看到新生宝宝比大,林俊觉得自己很有必要,很有成就感。
这些新的小动物只能暂时通过镜头,和游客们见面。 闭园期间,上海动物园发布了10篇《闭园日记》 vlog,也有10多次直播,分别有1万2千人在线运营“云游动物园”。
这是园长裴恩乐一直想做的事情。 他提出了“动物园”的想法,通过直播、网络动物园等形式,让更多的人了解动物园,达到科普教育的目的。
再过五年就要退休了,裴英拉想多做——个,继续建设河马馆、建设岸边植物景观、改造弱电房间等。 和动物交往30年,他总是有目标。 “给动物造一个好房子。 ”
关闭那天,动物们一点也没有受到外界的影响。 大熊猫悠闲地啃着竹叶,长臂猿继续着摇滚音乐会,企鹅摇摇晃晃地走来走去,仿佛有力量安抚人们,屏幕前的人们在小动物们的“一切照常”中获得平静,焦躁不安、未知直播间经常播放这样的消息——。 “好可爱啊。 会被治愈的! ”“过了新冠灾祸,一定要见面! ”
从6月1日起,上海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。 6月2日,上海动物园也重新开放,迎接久违的游客。
“一切努力都不是徒劳的。 我们度过了很长的封闭期。 ”裴音乐感谢所有人的付出,滞留在园内的员工也陆续回家。 林俊非常想拥抱自己养的烤鸭食品,每天和父母看视频,但他说:“但是狗也不知道,所以想回去拥抱。”
就像马拉松一样,正在接近终点。 裴英拉期待着“以更好的姿态迎接开园”,很高兴。 除了枯枝落叶,整齐排列着鲜艳的花卉,还画出了新的褪色的“一米线”,割草机发出嗡嗡的声音,青草的香味混杂在消毒水中弥漫在园内。 错过春天的游客们会发现,骄阳取代了春花,但其他一切都一如既往。
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友上传,并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本站,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。